隨著網路科技的日新月異,人們的學習型態面臨及大的改變。這種集合超連結與多媒體的技術,可將全世界的知識於彈指之間呈現在銀幕上,供人們查閱與學習。舉個簡單的例子,以往要交報告就必須到圖書館找期刊論文資料。千辛萬苦找回家,整理後用筆一字一句的寫在稿紙上,深怕寫錯字或字跡潦草被老師責罵,寫出的作品在日積月累後自然鮮少有錯字發生。
反觀看現在的孩子,要找資料相較於過去已簡單許多,上網用搜尋引擎、期刊論文全文下載等,都可以在家就辦到,甚至已不需要親自上圖書館。寫報告時常只需要兩個技巧,一個叫複製,另一個叫貼上,字數要多少有多少。以往交報告一定會問老師報告要幾個字?現在則問老師六千字夠不夠?真是不可同日而語。但後遺症是造成孩子們的語文程度變差。其一,孩子們用電腦寫報告時,常是不挑字的,注音輸入只用表單中呈現的的第一個字,從不看用字到底對不對,如“好聚好散”寫成“好句好閐”; “鮮卑人”寫成“先被人”而不自知。於是在網路中出現一些年輕族群的特有文字。其二,寫作文章時“複製貼上”的結果使得段落中的意思牛頭不對馬嘴,文章段落結構令人啼笑皆非。
然而,瑕不掩瑜的是網路的確提供一些超強的功能與服務。功能上,美國學者Khan 指出網路有: 1. 互動性:孩子可以透過同步及非同步的學習方式和其他學習者一同學習。 2. 多媒體:網路教學的課程會有多樣的多媒體呈現,如:文字、圖形、影音、動畫等。 3. 開放系統:網路教學是一個開放系統,可以選擇想瀏覽的網站觀賞。 4. 線上查詢:使用搜尋引擎查詢相關之資料內容。 5. 距離、設備、及時間獨立性: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使用任何電腦進入網站學習 6. 全球檢索:不僅可以查詢世界各地的任何資訊,也可以透過網路跟各地專家互動。 7. 電子出版品:透過網路,全世界的人都可以看到創作作品,可提高學習動機,促使學習者更加努力。 8. 線上資源:網路提供即時且無限的資源,並可隨時更新,可幫助教學者馬上獲得教學資源應用於教學上。 9. 跨文化互動:提供環境與世界各地的人溝通,學生藉此吸收多元的文化觀點,開拓視野。 10. 學習者控制:環境可讓學習者自行決定是否參與討論,有學習內容、時間及回饋的選擇控制權。 11. 無差異性:無論使用者在何地、年齡、種族、語言、身體是否有缺陷都不會有影響。在這樣資源共享的環境,溝通與互動是很少有限制的。 12. 合作學習:共同合作合作、主動參與共同解決問題。
內容上,學者林珊如、黃芳銘歸納孩子上網的行為有: 1. 工作:如影音創作等。 2. 娛樂:收看或網路音樂、玩電子遊戲等。 3. 生活資訊:如看網路新聞等。 4. 學習:如上bbs站看班上或老師有無公告課程的注意事項,繳交作業等。 5. 交友與尋求支持:如msn、網路交友等。 6. 購物:如買賣二手物品等。
此外,孩子們基於共同的興趣與目的會組織屬於自己的網路社群(On-line Community),如on-line help, 部落格、維基(Wikipedia)、快閃、交友等互相串連,正面的功能可以激發彼此互助,共同成長,負面的亦有網路成癮、真實與虛幻的混淆、網路交友的迷失、援交、賭博、詐騙、違反著作權或其他法令、網路人際關係的衝突、網路霸凌等。如在網路上公開播放凌辱同學的暴力影片、違反交通規則卻自以為是英雄的影片、散佈與詆毀他人名譽的言論、網路色情等值得家長老師們密切注意。
新一代的父母是難為的,除了注意孩子的生活成長與學習,對這個功能強大的虛擬網路世界是又愛又恨。一方面借助網路的功能補強學校的學習,另一方面又要提防負面的作用發生。如何做?父母親的陪伴是最好的解決之道。有媒體報導,有成就的孩子不是那種有自己的房間而是全家人一起在一張大桌子讀書的孩子。有自己的書房,下課後關進自己的房間,也不知道在做什麼,等事情發生後往往已經太慢了。
多陪孩子,大家共同討論發生什麼事,有問題無論在課業或生活可馬上解決。藉著這種分享經驗,往往能化解危難於無形。網路上面陷阱多,父母親可借親子間的討論,建立網路使用的倫理與常識,分析偏差行為可能對身心的傷害。網路固然有負面的情事,別忘了本文提到的網路超強功能亦可協助孩子建立穩固的知識基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唯有父母的真誠陪伴才能幫助孩子在現今的世界中,吸收知識營養,蓬勃茁壯。
文/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吳光名
|
留言列表